教育部、国家安监总局日前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化工安全人才,促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和持续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要求,有关高校要定期组织开展化工安全人才需求调研,面向化工安全生产需要,培养安全意识强、具备一定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级专业技术后备人才。有条件的高校要通过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招收具有化工安全实践经验的人员,培养一批既懂化工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这对破解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化企普遍反映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难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旨在促进行业安全持续好转
针对《指导意见》的发布,国务院安办副主任、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上周指出,加快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是有效预防化工行业重特大事故、确保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迫切需要,加快我国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尤为迫切。
孙华山强调,要准确把握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问题,强化现代安全理论教育,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进一步促使知行合一;要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加速推进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工作。
他特别提出要充分发挥好“三个作用”,即高等学校的主体作用、校企联合的平台作用、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步伐,切实落实人才强安战略,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源源不断、高质量的人力支撑。
安全新技术受困人才瓶颈
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生产、技术及管理人员大都源于高等院校的化工类专业毕业生。按照现行培养模式,大学生往往只掌握一个、最多两个专业的知识,大都未接受过系统的安全课程教育,如果从事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往往会感到知识不足、力不从心。
智胜化工公司总经理邢一德分析:“国内院校学科划分得比较细,比如学化工机械专业的,对焊接方面的知识就不了解,转型学习安全管理面临一定困难,而且学历越高,转型越困难。与此同时技术发展太快,设备新型加工方式不断出现,所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对安全的要求更高。民营企业安全复合型人才最缺乏,主要原因是这类企业人员流动性强,培训机制跟不上,安全复合型人才难培养。”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业内人士普通反映,大学教材与化工安全生产实际衔接不够,也是安全复合型人才难培养的主要原因。例如,大学化工安全教材都讲爆炸,但一般不延伸介绍可燃气体泄漏造成空间爆炸的问题,目前的教材也没有涉及化工装置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问题。现有大学教材对先进安全技术介绍不够,例如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基本没有出现在教材中。
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化工企业内,DCS和安全仪表工程师非常缺乏,特别是掌握先进化工工艺安全管理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仪表功能安全技术的仪表工程师少之又少。目前,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化工企业要配备符合条件的安全总监,但大多数企业很难选到合适的人员。国家安监总局在推广HAZOP过程中也遇到了人才瓶颈,其正在推广的“两重点一重大”装置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也因人才制约进展缓慢。
另一个现象是化工专业毕业生因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缺少安全基本知识、技能及管理技术,进入岗位后因操作不当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
典型的事例是2012年2月28日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的重大爆炸事故,其领导层(总经理、生产总监、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安全部经理、技术部经理)都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但由于安全意识不足、安全观念淡薄,盲目违法扩大产能,随意变更生产原料、工艺设施和工艺参数,对事故发生前4个月内连续3次发生异常着火的现象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最终酿成了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的惨剧。
校企共建培养实用人才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HSE总监胡福磊说,目前我国高校中虽然设有石油化工、化工工艺、化工机械等纯化工专业和纯安全工程专业,但化工和安全复合型的专业还没有,因此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
“我公司虽然按中化集团每50名员工配备1名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配足了安管员,但这些安管员中既懂化工又懂安全的基本没有,化工专业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基本是半路出家、边干边学的,一般通过送出去培训、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等途径,学习掌握安全管理知识。”
胡福磊表示,《指导意见》对培养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高校尽快增设化工安全复合型专业,或者通过高校、企业合作等形式,对企业单一专业人才进行补课,让仅有单一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修,使之成为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陈飞介绍,近年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程教育中心、燕山校区管理部与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一起研究、分析了如何从人入手,从教育入手,减轻企业的安全生产压力。通过几年的实践,业界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是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和有效途径。他们提出了依托企业,服务行业,提高人才综合安全素质的共建安全实训基地的理念,让在校大学生上学期间,走上生产岗位之前就接受到系统的、专业的、真实环境的安全实训,提高学生整体的安全意识,养成优良的安全习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安全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化工人才培养特色,满足企业的刚性需求。
中国石油大学赵东风教授表示,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化工安全管理人才的刚性需求,该校今年修订了化工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新增了化工过程安全专业培养方向,并在化学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向中增设了化工安全方向。同时,该校将根据安全监管工作需要,结合学校国内行业优势,量身打造,针对不同层次化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以及现场各方面关于化工安全方面的需求,开展网络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化工过程安全的理念和技术。
《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一是优化化工安全专业和人才结构。鼓励高校根据需求在现有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科内设置化工安全方向。鼓励高职高专院校根据需求建设以化工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为特色的专业或扩大现有专业招生规模。
二是完善化工安全人才标准。制订化工安全相关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高职相关专业教学标准。教学标准要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定量风险分析等国际通用化工安全分析技术纳入培养要求。完善化工安全相关专业认证标准,修订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标准。
三是深化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有关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到化工企业挂职或合作科研等。企业要鼓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导师、开设化工安全管理和事故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课程或讲座。
四是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和实践能力。要确保学生到化工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
五是健全学生实习安全保障。通过制(修)订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企业承担学生实习的责任;制(修)订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企业规范实习学生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
六是实施化工企业安全人才招收计划。
七是严格化工安全从业人员上岗准入条件。
八是加强化工安全从业人员在职培训。
九是加大对化工安全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教育部、统筹指导和支持全国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化工安全案例资源库建设,并建立开放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