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石油工业主战场正逐步走向海外、海洋、沙漠,勘探开发形势日趋严峻,对石油龙头行业——物探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该专业50 年来与胜利油田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先后进行了“311”和“4+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试点工作。系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2017 年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省校两级教改项目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遵循“科教融合、产学一体”的校企合作理念,创新构建了“校企‘三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传承了“勘探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从胜利走向胜利”,2012 年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将这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称之为“胜利模式”。
成果主要内容:
(1)协同制定培养方案。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生自主发展需要,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开发了基于胜利探区一线的“野外采集-室内处理-综合解释”系列教学
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
(2)协同构建实践平台。形成“室内实验—校内实训—企业实战”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无缝对接。建成了国家级“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协同完成培养过程。通过“行业专家进课堂”和“教师学生进现场”,实现了“双师”教育和产学双向融合;通过校企科教融合和开展“胜利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深入一线实训,接受“胜利文化”熏陶,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该成果在全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论坛上进行典型介绍,并推广到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等15 所高校;建成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内重磁电震实训基地每年接收青岛高校地球物理联盟学生300 余人;国家级教材《地震勘探原理》、《地震波动力学》及三大系列52 个典型案例在22 所学校得到推广应用;毕业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勘查专业全国共4 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我校占2 名(郭振波、宗兆云);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李庆忠院士在实地考察后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省级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成果主要内容:
(1)协同制定培养方案。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生自主发展需要,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开发了基于胜利探区一线的“野外采集-室内处理-综合解释”系列教学
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
(2)协同构建实践平台。形成“室内实验—校内实训—企业实战”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无缝对接。建成了国家级“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协同完成培养过程。通过“行业专家进课堂”和“教师学生进现场”,实现了“双师”教育和产学双向融合;通过校企科教融合和开展“胜利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深入一线实训,接受“胜利文化”熏陶,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该成果在全国地球物理学科发展论坛上进行典型介绍,并推广到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等15 所高校;建成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内重磁电震实训基地每年接收青岛高校地球物理联盟学生300 余人;国家级教材《地震勘探原理》、《地震波动力学》及三大系列52 个典型案例在22 所学校得到推广应用;毕业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勘查专业全国共4 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我校占2 名(郭振波、宗兆云);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李庆忠院士在实地考察后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省级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