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创建于1953年,是我国第一个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有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所在学科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60多年来,本专业始终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己任,在参与行业建设和引领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随着“国家能源安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以“西气东输”、“跨国油气管道”、“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为代表的大型油气储运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区域跨度长、建设难度大,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多,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行业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求愈发迫切。

基于上述背景,以满足行业发展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质量工程项目为支撑,依托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回归工程、融合创新”的育人理念,建立了“一体两翼一强化”工程化课程体系,构建了“四平台四训练”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校企“三协同”工程化育人机制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了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科学、轻实践,重工艺、轻工程”而导致的学生工程能力不足,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欠缺,不能满足社会行业发展需求的问题。

2、解决了高度自动化、易燃易爆工程背景下学生只能看不能动的“无操作实习”问题,以及传统实践教学系统性差、碎片化严重而导致的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

3、解决了工程化教育背景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度、深度与广度有限,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途径不畅,校企之间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

经检验,本专业培养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得到社会行业的广泛赞誉,为全国68%的油气储运专业本科高校培养和输送了师资。专业建设成果得到同行高校的高度认可,制定的培养方案被全国开设油气储运专业的本科高校普遍采用和借鉴;主编填补国内空白的专业教材11部,被华东理工大学等30余所高校采用;自主研发的系列化专业实验教学装置输出到国内外23所高校,国内覆盖率达71%。建成国家级精品课3门、山东省精品课5门,获得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