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全国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

本专业是教育部制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规范》的主持单位,是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制定的“一体两翼一强化”核心课程体系被全国开设油气储运专业的本科高校普遍采用和借鉴。

为全国68%的油气储运专业本科高校培养和输送了师资;承担了30多所高校师生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应邀到20多所院校作教学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

2)实践教学体系先进,引领全国油气储运专业实践教学

建成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大纲和指导书被众多高校采用和借鉴。

主研发的系列化实验教学装置输出到国内外23所高校,国内覆盖率达71%,其中管流实验装置输出到苏丹喀土穆大学。

自主开发的“六模块”虚拟仿真系统,实现虚拟实验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引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3)优质教学资源丰富,辐射油气储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2名省级教学名师挂帅的专业教学团队,主编填补国内空白的专业教材11,被华东理工大学等30余所高校采用。建成国家精品课3门、山东省精品课5门,承担国家、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1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4篇。

2016年发起并主办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行业知名设计院提供赛题,25名行业著名专家作为决赛评委。目前正举办第三届,高校覆盖率达94%,为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检验提供了实践平台。大赛在行业内获得广泛认可与好评,被列为油气储运工程领域2016年十大热点事件之一

4)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工程能力得到行业广泛赞誉

构建的工程化人才培养体系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近四届毕业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分别为73%76%75%100%2010年至今,承担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获得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包括:“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

10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有46.9%的毕业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有30.5%的毕业生从事设计与研究工作,已成为油气储运行业选才、育才的首选基地。用人单位反馈表明,本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外语和计算机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成长为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