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合核心办学要素,系统构建“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

该体系深度整合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办学目标等关键要素,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了相互支撑、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完整体系,成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二)搭建2+X”培养平台,促进学生“三化”成长

1.两大培养计划

以“三型”本科教育为统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的“五融合”理念为指导,设计了专业培养计划、自主发展计划组成的培养方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精深、实践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优势专业着力培养未来的行业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

2.多元化培养模式

在全体学生全面化成长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最大化成长:

学术研究类:理科实验班实行强化基础+专业培养的两段培养模式;拔尖创新班重点强化科研创新能力;菁英班实行科教协同培养模式

工程应用类:7个卓越计划专业深度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全部工科专业按照专业认证三大理念进行培养

交叉复合类:开设28个辅修双学位专业;6个专业进行交叉培养;面向石油类专业开设俄语、阿拉伯语强化班;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人文素养班。

(三)实施“教学考”一体化改革,推进“三性”教学方式

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主要教学环节协同推进“教学考”改革,形成“教师导学、学生研学、考核促学”的一体化改革模式。

理论教学实行“深度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验教学实行“前展后拓”模式,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搭建流程;毕业设计实行“真题实境”模式,真题率达91.7%,重点强化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考核评价实行“能力导向”模式,强化过程考查和能力培养。

(四)完善配套支持保障,确保“三三三”体系有效落实

更新教育理念:围绕教学改革重点、难点,每年召开全校教改研讨会或教学工作会。注重以教研促进教改,立项国家级、省级项目75项,校级项目274项,研究性教学、考试改革、实验教学等专项项目480项。

提升教师能力: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分别实施教学素养、卓越能力、专题研修三大计划70%以上教师参与系统培训。

建设优质资源:建成“石大云课堂”课程平台和10个国家级实验实践平台,建设30间研讨型教室。

完善配套制度:出台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监控的一系列制度措施。